Page 1 of 1

这则“女同性恋广告”在社交媒体和博客

Posted: Tue Mar 18, 2025 6:25 am
by bappy8
年 6 月初,印度首支“女同性恋广告”在网上疯传。广告中一对年轻的女同性恋夫妇正在等待父母来到她们共同的家,尽管广告将这一特殊时刻设定在大多数关系中都存在的日常亲密和家庭生活中,但它却毫不妥协地“出柜”。这则广告实际上是品牌 Myntra 为其名为 Anouk 的“当代民族服饰”系列推出的全新数字广告的一部分。该广告名为“大胆即美丽”,由另外两则分别针对单身女性和单身母亲的广告组成。这三则关于“现代印度女性”困境的广告拍摄精美、造型别致、叙事巧妙,同样具有挑衅性,尽管“女同性恋”广告引起了最多的关注。所有三个剧本都聚焦于那些处于任何社会(不仅仅是印度社会)的异性恋父权制基础之外的女性,因此从根本上威胁了这种基础。我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一则广告,广告中一位单身母亲和她的孩子深深地颠覆了父权制,她对众多爱打探的邻居之一说,她的女儿有她,不需要“爸爸”。一个不需要男人的社会——无论是在家庭中,在恋爱和性生活中,还是在消费中——预示着我们所熟知的父权制的终结。
圈获得了压倒性的积极反响,表明印度已经从电影院因放映一部关于女性恋人的电影而被烧毁的时代走了多远。其他人发现,这种普遍接受同性恋的证据——至少在印度中产阶级中是如此——事实上,这甚至不是第一则此类广告。Fastrack 和 Tanishq 等本土手表和珠宝品牌已经使用进步的口号和同性恋图像来销售其产品。这是在最高法院于 2013 年决定维持《印度刑法》第 377 条将同性恋定为犯罪的背景下发生的。

但我们应该谨慎地认为,这种关于同性恋关系的进步思想的“主流化”是媒体和市 博彩数据 场的产物。相反,我认为——基于我对当今印度酷儿政治尤其是女同性恋政治的持续研究——我们目前所见证的背景和常识的变化,是自 1990 年代以来各团体、组织和性权利运动持续动员和行动的结果。

人们普遍认为,迪帕·梅塔的电影《火》通过在九十年代后期首次将女同性恋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改变了印度关于性问题的公开辩论。在右翼试图审查和禁播这部电影时,女同性恋者宣称她们是民族国家的一部分,她们主张自己的存在,并打破了依赖于让她们隐形的主流性和文化规范。虽然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议首次引发了以女同性恋为中心的公开抗议,但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女同性恋团体就开始在德里等大都市活动。同样,男女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利的运动(推翻第 377 条)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不仅可以让这些边缘化主体变得可见,而且可以质疑现有的异性恋规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