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国大选临近,经济再次成为竞选的焦点。然而辩论本身却相当狭隘,主要围绕“紧缩”和削减政府预算赤字规模展开。各大政党都致力于消除赤字,主要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贸易赤字、提高英国的制造能力和推广绿色技术、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不平等问题以及重新平衡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屈居于辩论之下。这很不幸,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英国实现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至关重要,而这是消除预算赤字和长期减少国家债务的途径。
事实上,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GFC) 以来,英国经历了自 1930 年代以来最慢的复苏。这期间,生产力低下,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占 GDP 的 6%,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英镑自 2009 年以来贬值近 30%,但贸易赤字仍在不断上升。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组“糟糕”的贸易数据可能会影响大选结果(想想 1970 年)。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了。
更广泛地说,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英国经济长期脆弱性和不平衡性,即过度依赖零售、金融服务和建筑等行业,而忽视了制造业。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经济评论员呼吁重新平衡英国经济,更加注重制造业,并承认政府在推行积极的“产业 华人海外数据 政策”(或“产业战略”)以重新平衡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土地征用
伦敦天际线,作者:Ewan-M. CC BY-SA-2.0,来自Flickr
这种呼吁明显背离了自 1970 年代末以来一直主导经济政策制定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工业政策在长期沉寂之后又重新流行起来,其驱动力是人们对竞争力、全球化、去工业化、失业(和就业不足)以及英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担忧。